行政机关作为与企业打交道最多、最频繁的部门芝麻配资,其涉企行政执法行为不仅事关行政执法整体质量和水平,更直接影响企业和市场信心
最近,司法部发布8起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典型案例,随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发布10起规范涉企执法司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典型案例芝麻配资,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些案例集中展现了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的阶段性成果,不仅彰显了我国持续提升涉企行政执法水平的坚定决心,也表明涉企行政执法质量的提高需要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多方协同发力。只有通过持续努力和扎实行动,才能真正提振企业和市场信心。
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代表的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经营投资信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国家治理和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提振并保持企业与市场的信心。行政机关作为与企业打交道最多、最频繁的部门,其涉企行政执法行为不仅事关行政执法整体质量和水平,更直接影响企业和市场信心。我国高度重视行政执法工作。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的重大部署,随后国务院、最高法专门印发文件芝麻配资,推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有序展开,相关部署剑指涉企行政执法存在的突出问题,旨在全面提升涉企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水平。
与此前以行政执法机关为主体的“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等部署不同,此次两部门发布的典型案例是以行政执法监督机关、行政复议机关和司法机关为主体。这清晰表明,随着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涉企行政执法质量提升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广度上看,已由过往以行政执法机关为主要力量,开始向党委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立体格局发展。从深度上看,已由先前主要聚焦于行政执法行为本身,逐步向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环节延伸和扩展,涉企行政执法问题的发现纠正、争议化解、责任追究和相关制度完善等亦被纳入其中,从而逐步构建起提升涉企行政执法水平的全流程、全链条的行动之网和完整体系。
通过这些典型案例可以看到,借助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作用发挥,不仅有效纠正了相关行政执法问题,保障了当事企业的合法权益,还通过明确标准、完善机制等举措降低了类似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如在广西某市监督县住建局乱扣押案中,有关部门通过行政执法监督,不仅促使该县住建局向企业退还违法扣押的共享电单车、撤销行政处罚立案,还明确了法律适用的边界,为后续执法行为提供了较为明晰而统一的标准;在某建设公司不服四川省某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案中,行政复议机关不仅撤销了对案涉公司的行政处罚决定,而且推动该执法单位自行纠正与该案情况类似的行政复议案件20余件,使企业避免经济损失100余万元;在某投资公司诉福建省某市公安局某分局不履行行政许可法定职责及规范性文件审查案中,法院在审查被诉行政行为时,发现该局所依据的上级公安机关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涉嫌违法增设行政许可条件,遂推动行政机关主动修改规范性文件内容,最终既让某投资公司取得了特种行业许可证,又促使行政机关主动减少不合理的事前审批事项。这些典型案例表明,通过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作用,能够有效实现“处理一个案件、解决一类问题”的良好效果。
不过,梳理这些典型案例反映出的问题可以发现,当前涉企行政执法不规范、不严格的现象依然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既有因新兴事物法律规定边界不明晰引发的新问题,也有滥用职权随意收费、擅自扩权随意执法等老问题;既存在乱作为,也存在不作为;问题不仅出现在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传统行政执法领域,也见于行政协议、行政允诺等新的行政执法行为。可以说,无论违法的行政执法行为采用哪种形态,发生在哪个领域,出现在哪个环节,都会给企业和市场带来损害。若这些问题重复出现或得不到及时有效救济,必然会损耗企业和市场信心。因此,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持续发布类似典型案例,为各地开展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审理涉企行政案件提供有益参考,更期待涉企行政执法越来越规范公正,让困扰企业的行政执法问题越来越少,为市场注入更多信心和活力。
(杨伟东芝麻配资,系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金致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